CMY分享 | 导向设计相关研究进程

时间:2021-11-15,浏览:812
资讯分享
一个具有导向性的空间,总是可以提供多种线索帮助人辨识空间并且寻找方向。通过多种设计手段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空间结构,并诱导人在空间中移动,近百年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常常运用其中,只是这种方法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被命名为wayfinding,字面看是找路的意思,实际上包含着与找路行为相关的所有研究领域,涉及多种相关科学。

上世纪初开始,认知学和行为心理学,早就开始了对“空间记忆”“认知地图”“空间识别”和信息处理等与人的空间认知行为相关的研究。这些基础鲜性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人们如何从行为计划到计划实施,最终达到目的地,在这一个行为流程中人是如何感知、认知物理空间的问题。谈起空间认知,大多数人都会引用美国建筑师凯文·林奇在60年代出版的著作《城市意象》。

凯文·林奇是第一个提出英文“wayfinding(导向)"的。他概括了人们描述空间的五大要素:路径、 边缘、节点、地标和区域,这五大要素正也成为了后来空间研究的主要术语。 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人的找路行为其实包含着一系列多层次的行为,人的找路行为一直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空间对称、用户预期、语言、标识以及记忆等等。

路径(Paths)
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

边界(Edges)
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像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

区域(Districts)
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

节点(Nodes)
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

标志(Landmarks)
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如一个城镇中有特色的建筑。标志在城市规划中非常受重视,因为它们可作为城市的象征

关于空间信息的认知具有几个层次:在基础层次,人类体验并了解空间中的形态名称或识别性内容,形态或地方的地点,尺度、体量、事件、时代性等等,基础层次信息的获得受到人们认知方式和经验的限制,也被目标物的视认性和熟悉度影响。在基础层次的认知中,人们往往会更多地注意到形态、空间布局或是特征性非常强的目标点(比如:地标、居住区、商店、村庄等) ;同时,人的注意程度也会因为目标物在空间中的先后产生变化。(Kevin Lynch. Image of the City. MIT, 1960)

上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于人如何在大型而复杂的空间中找路和记忆空间。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人的找路行为其实包含着一系列多层次的行为,人的找路行为一直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空间对称、用户预期、语言、标识以及记忆等等。上世纪80年代,建筑和环境心理学家Romedi Passini 的著作《 建筑中的导向》( 1984)、与Paul Aurthur合著的《导向与人、标识与建筑》( 1992),清晰地揭示了人的空间认知方式,清楚地提出“导向( wayfinding)”是一个动态的空间问题的解决行为,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做出决定( make decision )和执行决定( implementing the plan) 。

当人身处陌生的空间,首先需要确认自己身在何处、空间的平面构成关系、目的地所在,从而做出行动计划。Romedi Passini的研究扩展了标识和图形传达方式的概念,揭示了建筑内在因素:空间语法、空间逻辑关系、空间认知等的相关性。其中尤其具有贡献价值的是,他提供了对于判断导向设计优劣的思维方式,被认为是最具有参考价值和解决设计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30年来,枯燥的研究与论文为现实的设计已经带来一些基本而普遍的设计理论。这些理论当然可以适用于不同空间的导向设计之中,但是每个空间都自有其不同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每个建筑都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空间结构、特别属性,设计方法只能解决普通问题,特殊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导向行为”的深刻理解,才能转换成为具体而巧妙的解决之道。